五峰:聚法治力量 护绿水青山

日期:2025-04-11 09:38来源:五峰县司法局
责任编辑:五峰县司法局阅读量:

  “我国刑法规定的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包括哪些”“为持续深化生态环境司法保护,五峰做了什么”,走进五峰生物安全教育基地,一道道国家安全与生态法治紧密结合的互动问答引得游客驻足打卡。

  “让游客在实地参观中学习法律知识,这种沉浸式法治宣传教育既有特色、又很实用”,该基地生态法治讲解员胡海燕介绍。去年以来,为持续擦亮五峰生态底色,凝聚生物安全人人重视、人人关心的广泛共识,五峰依托武陵山(湖北)野生动植物标本馆,积极创建打造省级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——五峰生物安全教育基地,通过布展生物安全知识长廊、国家安全知识问答墙、野生动植物保护应知应会知识,寄法于景、融法于学,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最生动的法治教育。

  生态是五峰的“金字招牌”,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。在这片连绵236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3300多种珍稀植物,480余种野生动物和200余种鸟类恣意栖息,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、全国“两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等美誉声名远播。如何用法治护航绿色生态发展,共筑生态安全屏障,五峰有实践,更有答案。

  “法治是最坚强的保障!只有让普法走在执法前,通过多维度、立体式、接地气的法治宣传教育,才能让生态法治意识深入人心!”,五峰司法局党组书记向才学表示。今年来,为打破普法工作“台上讲台下听、挂横幅发传单”的传统模式,县司法局以“茶乡说法”品牌塑造为核心,依托“法治文艺下基层”,整合茶乡普法轻骑兵,以野生动植物保护为主题开展《法护生态五峰》节目巡演,把专业的法律条文变成接地气的普法宣讲,让法治惠民可感可及。

  “生态法治宣传要凝聚共识、激发合力”,2024年底,五峰后河管理局举办“守护自然 后河有声”自然讲解员大赛,41名来自不同领域的讲述者围绕自然保护、生态平衡、普法宣讲等主题,全面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。“七叶一枝花在民间备受推崇,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,各位如在野外遇到,切不可随意采挖、移栽”,在讲解员的生动解读中,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意识正深入人心,成为最广泛的思想和行动自觉。

  同样助力生态法治建设的,还有以红花玉兰、西兰卡普、长果安息香等五峰特有资源、极小种群物种为灵感打造的生态法治IP“五小法”“五小治”“长果儿”。无论是主题活动一线、还是群众活动中间,他们总是用憨态可掬的形象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。

  宣管齐行、普执同治,做好生态法治宣传教育的同时,执法监管同样不容忽视。今年3月,县林业局会同县委网信办、县公安局等7部门以“春季护鸟”及2025年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专项行动为载体,组建联合执法小组,深入2个乡镇突击抽检农贸市场、餐馆、腊货土特产店11家,均未发现涉及野生动植物违法线索。“我们将扩大政策宣传,加强案件线索收集,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,确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”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。

  宣防教育为先,资源联动为重。在生态法治建设的过程中,五峰积极探索生态立法、林长制+生态司法、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联动工作机制,构建“生态环境保护法庭+‘两山’法庭+巡回审判点+司法保护基地”工作体系,打造“生态司法+林药蜂产业”实践基地、生物安全教育基地等一批生态法治宣传教育阵地,同时整合“一警三专N员”“生态护林员”“法律明白人”等一线资源,共筑生态法治防线。

  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从阵地整合到宣传教育,从全民普法到建章立制,从全县首例“碳汇补偿”生态修复不起诉案件到在全国率先发布万里茶道节点湖北省首张《司法保护令》……随着生态法治建设体系的不断完善,五峰“两山”成色越来越足,生态价值越来越高,林药蜂、茶文旅、茶产业社会化服务、绿色康养等一批生态成果正焕发着新的生机、迎来了新的机遇。